本帖最后由 小白白是花粉 于 2016-10-6 15:06 编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晒得照片都是吃的,或者是计划着下一个周末要去哪里吃的想法。也许是因为现在的人生活条件都挺好的了,追求美食成了很多人的一个爱好,一直觉得“吃货”是一个美好的词,有福气吃,有水平吃,能把吃吃喝喝这件事情做得好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次国庆休息七天,当然要美美的吃上几顿了,还记得以前听人讲过,有人为了吃上富春茶社的第一个包子起大早在门口等待的故事。这次去的也是一个吃早茶的地方,虽然名气可能没有富春茶社的大,但是里面的干货真的毫不逊色。
早茶对于如皋人来说意义重大,如皋是久负盛名的世界长寿乡,健康养生的如皋人的养生之道都是从早茶的美味中开始的,缠缠绵绵的日子就在舌尖上幸福的流逝。早点铺里如皋人熟悉的味道让生活在这座古城里的人们的味蕾最先苏醒,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名点当属蟹黄包。
美味的背后经历三代近百年的积淀与传承,从加工原料,到吃货面前色香味俱全的蟹黄包成品需要十几道工序。每一天每一道工序师傅们都全程掌控,刚出笼的蟹黄包,热腾腾黄澄澄嫩旺旺,看着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假如每天可以让我看上一眼,哪怕不吃也是一种满足啊。做包子,他们坚持用古法发酵的和面,看着发面的火候、温度、发酵、面粉的选择,每一步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养足了精神的酵面,需要反复摔打、揉搓,直至面团发白发亮,面点师傅们每天就这么重复着这个无聊的动作上百遍甚至上千遍乃至上万遍,唯有这样才能达到酥中有韧的观感跟口感。
表面光鲜,还要大有干货,这是如皋人做人的标准,也是对蟹黄包的要求。摆上蒸笼蒸熟,热气缭绕间,饱满的蟹黄包糅合馅料的汤汁浸润着几近透明的面皮,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散发着一股生命的气息。大凡水产讲究的是个出水鲜,蟹黄包里选用的螃蟹都是现买现做,逐个挑选河蟹是师傅们每天亲力亲为的功课,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拆、剪、碾、轧、挑、刺,祖传的行业,专门的工具,娴熟的技法,与其说是在拨蟹,不如说在雕刻时光,用“工匠精神”为蟹黄包事业建基铸魂。
当然蟹黄包汤汁丰盈,口感浓郁的奥秘还在于精心烹制的皮冻和高汤,精选上好的如皋本土东喘猪蹄榜,起皮剃骨,猪皮丁放入砂锅,文火熬汤,再将粘稠的汤汁放入冰箱冷凝,就制成了富含胶原蛋白兼具抗功效的皮冻,这也是蟹黄包香而爽滑的秘诀拉。
好包还要配好料,一只蟹黄包吃起来也是一件考究的事情,蟹黄偏寒性,而且会有海鲜的腥味,为了防止一早上吃口不腥,一般一只包子都会配有几根切好的姜丝,吃一口包子配上一根姜丝,既不会觉得姜丝太辛辣,也不会觉得蟹黄包太腥,别有一番美味流连于齿颊,绽放于舌尖。如果不觉得奢侈再配上一口上等的好茶,这美好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吃一只蟹黄包,再喝一碗甜甜糯糯的玉米粥,配一点开胃的小咸菜,看似简单的餐品,却有着精妙的味道。如皋人比较喜欢的是玉米粥跟大麦粥,长喝长寿不稀奇,厨房里面的玉米粥堪称一绝,熬粥所用的玉米,都是当地良田精心种植,生态天然,而玉米粉均由石墨研磨而成,当地人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破坏玉米的机理跟自然本色,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玉米粥具有粗粮的口感跟天然的营养。
其实不仅仅有蟹黄包子,还有蟹黄汤包,虽然都是蟹黄做的,但是不同的形式吃出来的味道大不相同,蟹黄汤包现点现做现吃最有滋味,想要享受蟹黄包的口舌之福是需要点耐心的 ,因此有古云,人等包子,包子不等人,但这样的等待却是极为值得的!
还有当地出名的葱油烧饼,烧饼中有炸的很香的葱,外面的饼皮被烤的很焦。
葱油烧饼的绝配是豆腐脑,豆腐脑中豆子的清香都溢在汤中。所以很多人来四海楼吃早饭会选择一人一个烧饼,再配上一碗豆腐脑。
对于这样的如皋,真心一年只想来两次,一次只想呆半年啊。假如你们也喜欢这样的早餐,不如一起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