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荀棋彧 于 2019-5-23 14:01 编辑
途经青果巷82号,竟是秋白同志故居!(瞿秋白:常州三杰之一) 印象中是第一次来,这些古朴的陈设中潜藏着秋白同志家境的兴衰变化。敬畏之心使我放下相机,用心铭记。这个故居的摆设每一处都有说不出的奇怪,它阴暗,它潮湿,没有像样的房间,廊道里都摆着桌子;在那个时代,可能就是这样的“凌乱”。秋白经历着这阴暗,看到了这阴暗,他说,“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霄”。 故居后有一个小门,出去是瞿秋白纪念馆前的广场。走进纪念馆,“辟一条光明的路”,这几个金色的大字,震撼而有力。
绕过它,是有着温暖的黄色光线的大厅,中间立着秋白的全身像,青铜色那么庄严,神色有些凝重,这是印象中革命者的样子,可是怎会让他保留着西装?
从右边墙面开始,介绍了秋白的一生。从少年觅渡,光明一路,江南一燕,秋之白华到“八七”会议,书生领袖,文坛双璧,苏区岁月。
不知大家是否读过他的绝笔——《多余的话》,里面的最后一句“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看似多余,但是耐人寻味。我在这就不先“剧透”咯。
走出纪念馆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步行二十分钟终于来到了青果巷主巷。在阔别多年后,终于焕新归来。都说,作为常州人,如果没来过青果巷,你肯定听说过它的故事;如果来过青果巷,你肯定倾慕于它的风采;如果住过青果巷,你肯定有与它的记忆。我属于第一类,小时候从老一辈的口中我所得知的青果巷是一条老街巷,在这里曾经居住过很多名人,具体是哪些人呢?请原谅是小时候的事,作者记不清╯﹏╰
一条青果巷,半部龙城史,在青果巷,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着属于它的历史,每一棵古树都铭刻了岁月的年轮。为最大程度保持青果巷原来的面貌和信息的延续性,“能不动就不动,坏一块修一块,烂一块才换一块”,听说它的修、换都用与原结构相统一的老材料、老工艺、老手法。
朴素的路标......
旧宅......
沿着街巷斑驳的小路走,随处可见历史。这块牌匾上面刻着“进士”两个字。这里曾经是著名的董氏宗祀,一个家族出了22个进士,从而得名。
古街新开放,自然也是有更多新元素融汇其中。
但不能用纯粹的商业价值来衡量,可以作为商业旅游区,把常武地区的各土特产和非遗特产聚集于青果巷,让大家能体味古街巷的真实古感。苏州平江路,无锡南长街,常州青果巷,真是美妙。相信在青果巷这样一条400多米的时光隧道里,总有一个瞬间,会让你模糊了历史和现实的界限;总有一次相遇,会让你满心欢喜不虚此行;总有一幕场景,会唤起你心中的诗与远方。(哎哟,被这文采感动到了)
有些不巧的是,这次去,很多场馆还在整修。另外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部分街巷并没有见到,等我二刷的时候,希望能有更多的惊喜呈现在面前。{:7_186:} (注: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