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版块 兴趣街区 慢生活 千万别来武汉理工大学马赛学院!千万别来武汉理工大学马 ...

千万别来武汉理工大学马赛学院!千万别来武汉理工大学马赛学院!

[复制帖子标题和链接]

15990

HONOR2307017468323  LV2  发表于 2023-7-1 16:14:30 湖北 来自:荣耀70 Pro 5G
千万别来武汉理工大学马赛学院!

千万别来武汉理工大学马赛学院!

千万别来武汉理工大学马赛学院!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此篇匿名回答,但保证所有内容真实可信,望大家理解。

一、课程设置极不合理
在所有人都可以从招生简章中了解的,这个中法合作办学的学院可以取得武汉理工大学和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两张学位证。除了基础的生物知识之外还能学习一门新的外语——法语。而且专业知识通过纯法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达到世界水准。

整体来看,噱头挺不错。实际情况如何呢?

首先是法语学习。为了在大二达到听懂专业课的B2水平,学生要在大一完成高达440学时的法语课,两个学期单法语课一门的学分甚至能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30分。可能大家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我来给大家直观描述一下:我们学院的大一都泡在课里:每天都有一整个半天的法语课。

学院说:就这?就这?周末也要补课!

好吧…

学院说:就这?还不够!寒暑假也要补课!

是的,你没有听错,这是大学。

我们寒假是放的最晚的,比最后放的学院还晚一周,原本计划是提前一个星期到校补课——遇见了疫情。仍然是一整个半天一整个半天的法语课,一直到暑假补课,从七月中一直补到八月末。Excusez-moi?我在高中都没这么补过课。我们在一年学了法语专业三年的法语课,可想而知,庞大的课程容量,还没来得及消化理解,就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叫苦不迭,领导层不知道吗?他们当然知道,他们出了一个又一个无关痛痒的活动,一轮又一轮装模作样的谈话,无所不用其极地进行掩耳盗铃式的努力。却从来不正视课程设置的问题——当然,在法方的协议之下,他们也确实改变不了什么。

很多学生就在这样的困顿迷茫中放弃了自我挣扎,任由时间和课业拖着走,他们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或许知道也麻痹自我假装不知道: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不要嘲笑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堕落的可以是任何人。

有人会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那我再来给大家看看我们戴的是什么王冠。

大二的专业课,一群刚刚搞懂imparfait,分清了poisson和poison的学生遇上了Glycérophospholipides和Sphingophospholipides。傻眼了吧~

还没听惯录音房里播音员式的标准教材录音,我们开始面对不同的口音,地道的语速。老师讲完一段问大家有没有问题,都是一片死寂。其实大家都有问题,只不过大家都不知道有什么问题。挺尴尬的场面。还有更尴尬的:我们当初甚至有一半的人听不懂老师问我们有没有问题。

但你不要忘了,在任何地方,都还是有学霸的,总有大佬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逆势上扬,他们的方法是:不听,只看课件,然后每天再在课下花4-8个小时的时间看课件,但他们不是为了争个绩点排名卷得你死我活——他们纯粹只是不想挂科。

但是又学到什么了呢?高中学过生物竞赛的同学表示,真正的内容深度没有比ta高中学的深多少,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纯法语的教学和考试,二是中外知识学习体系的差异。

说来真是非常讽刺:打着中法合办、国际视野的旗号,重金请来法国教授讲的课却成为大家忙碌的背景音乐——忙着把课件翻译成中文再用中文学。

这样的课程设置造就了这样的窘境——我们花费了双倍的精力,却既没有外语专业精雕细琢的法语水平,也没有生物专业应有的生物水平。

二、完成学业成本极高
不合理的课程设置造成的如果只是这样学成之后的窘境,我便也不会这样呐喊“快逃”。比起未来,我们所有人更担心的是眼下。

我们**的还有未来吗?

中国本科普遍采取平时分+期末考试分加权赋分的计分方法。在这样的政策下,无数人领着平时分的低保拿到了一张本科文凭。

法方教授:崽种,欢迎来到马赛学院

平时分是什么?哦哦哦有的有的,你说的是QCM吧!

你可以把QCM理解为每周一两次加权计入期末成绩的考试。高中生们,想象你们的每次月考都计入高考总分的恐惧。

如果你每次QCM都不能及格或者低空飘过,那你期末也就注定挂科。

在最开始的QCM中,没有人管用翻译软件——毕竟大家一直都在用,上课用,看课件用,做作业用。没几次之后法方明文规定不准用翻译软件,视为作弊。QCM成绩便断崖式下跌,随后慢慢回涨——毕竟,大家躲监考空档翻译也越来越熟练了。

说实话,其实我们心照不宣,老师对待监考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也不想让成绩太难看不是?

那些不愿“作弊”的同学,便要为他们的“正直”付出代价。活在挂科的恐惧下,QCM的前夜,总有人在课外自习八个小时,而这样的考试,每周有一到两次。

在马赛学院,每周都是期末周

而在期末周,你会看见什么呢?

第一场法语专业课考试,一百人的学院,抓了八个作弊。

你可以想象,抓都能抓八个,真正作弊的人恐怕一半都不止。

法方一贯的态度是,作弊,直接开除学籍

但学院在此处突然圆滑了起来,他在内部严肃批评,却不走漏一点风声。

“别毁了孩子的前程。”

可以理解,都是中国人嘛……学生可都是人精,学院的操作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你们尽管作弊。超低的作弊成本,超高的作弊回报,自然吸引了更多作弊…

第二场考试,继续能抓十个

其中包括第一场就已经被抓过的

该批评批评,该检讨检讨,该内部通报通报,人家高兴的是人家过了:你在图书馆练死劲,不好用,我这个(作弊),好用。杜绝作弊本是未来保护公平竞争,但此时你若不作弊,你便是唯一一个没有公平竞争的人。

心痛。

我心痛的是,看着在图书馆连续奋战8h×3d的同学挂了生化,ta过了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向ta描述作弊的高明手法。我心痛的是,大一向我狂侃从小对作弊深恶痛绝的同学,在第四场考试终于被动摇了数十年的信仰。

离谱

更离谱的是,就算做到这个地步,还能有高达50%的挂科率。答主大一4.0的绩点,大二直接2.0。

这才大二。

谁也不知道,仅仅是为了毕业,还有多少在等着。

老师在课上坦然承认,只有60%的人能够毕业。

那40%的人,该何去何从?

那40%的人,哪个不是考了一本线上六七十分?哪个不是交了十几万学费?哪个不是付出了四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你在选择之前,你就能保证你是那60%吗?

三、发展方向选择极其狭窄
看到这还想报的同学,我不知道是什么心态。笃定自己就是天选之子吗?还是说纯粹图一张211本科和另一张甚至根本没去过的外国大学的文凭,然后再另谋出路?

武汉理工大学是一所包容性很强的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团委的招生宣传有一句话令我非常印象深刻:

“武汉理工,成就你的每一种选择”

但马赛学院,足以掐灭你的每一种选择。

一般大学生面临的选择,我直接列在这里:

A类保研、B类保研、考研、跨专业考研、直接就业、创业、留学、考公务员、考教资(排名不分先后)

我在这里一个一个给大家分析(就业单独摘在后面讲)

先说说A保。A保是所有人都难,固定的比例摆在那里,属于最能卷的那些人。到了B保,你的绩点起点已经落下了一大截,任你如何在各类科研竞赛中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给你加多少分,你都难以与其他人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就算是拿到了那万中无一的直保资格——嘿!你连毕业证都拿不到,想读研?

更别说,在这个学院,根本没有老师会让你进ta的实验室,去指导你打比赛。也没有学长学姐给你课题,去带你打比赛,少之又少地去征战节能减排、互联网+、挑战杯、大广、计设…都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和人脉。而他们心里也清楚,就算拿了奖,对自己的保研也是杯水车薪。

我知道有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拿到了直保或者其他offer之类,学校会心照不宣地放宽你的绩点,暗戳戳给你这涨上几分,那多给几分,帮你放过去。包括58、59的成绩,老师一般都会直接放你过,但是在这里,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你的专业课成绩,牢牢地捏在法国人手里。

同样,你的绩点劣势会在你申报留学的路上阴魂不散。你的雅思再高任你高,学校都会在看到你成绩单的瞬间将你的Application丢进垃圾桶。

更何况,你看看你满满当当的课表,你哪有时间去准备你的雅思和材料?

“考研吧!”你说。

你咨询了考研成功的它院学长,你重金买了考研机构的提高课,你模仿着他们的样子列了长长的考研备考计划清单,等时间差不多时,你突然一恍惚:嗯?为什么他们大三备考可以一整天地泡在图书馆,而我还在对着排满的课表怀疑人生?

本专业考研,法国高校本科教的知识体系,在侧重、术语甚至是知识结构上,都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加上少之又少的准备时间,难。

跨专业考研,特别是大幅度地跨专业考研,本来就难:“你拿什么跟那些学了那么多年的专业生竞争?”最关键的——还是时间!

时间!时间!

考公务员,考教资,考那些七七八八的资格证,哪个不需要投入大把大把的时间?

在学院为我们铺就的康庄大道上,只有一种路线是被允许的,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走法,是偷是抢还是披星戴月,这条路的终点,是一条只有60%人能爬上的独木桥,而能走过这座独木桥,前往下一处“康庄大道”的,又是凤毛麟角。

有的时候,内卷,甚至只是为了获得继续内卷的资格。

但经过了苦难洗礼的学生,并不会就此沉沦,他们在夹缝中努力寻求出路。在辅修中,单法学一门,我们学院就有六个人报名。这门课全校3.8万人,只有100人报了,而我们学院100人,就报了6个人。这些人在平时繁重的课业下,仍然选择牺牲自己的双休,变成完完全全的789机器(七天,早八,晚九),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斗争:他们也只是为了走出社会时,多一张有用的文凭,不致饿死。

除了最前面那些卷王和最后面那批浑浑噩噩的人,中间的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另谋出路的打算,而这之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有了清晰长足的计划,在这些人中,又有至少一半的人已经为此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是什么样的学院,能把人逼成这样。

四、就业问题
“生化能材,四大天坑”

不少人在高中时代就听过这句话。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高中的我是用这句话回击的。那时的我没弄明白一件事:21世纪也许是生物的世纪,但绝不是学生物的人的世纪。

当今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一片黑暗,无数人怀着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愿望进入这个领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人,我不敢说绝对,但我不太相信武汉理工,一所生物专业连武科大都难望其项背的211,能培养出这样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才。

2021年7月5日更

指正一点问题哈。我们学院原来是有老师带实验室的哈。因为居然是这两天才通知的,这都大三了。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怎么样,下学期了解情况后再追更。

还有就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毕业率的问题。确实没有官方数据,毕竟第一届才大二。我在文中说的数据是老师根据我们现在的办学情况和其它已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情况估计的。不过真实数据估计相差无几,具体可以参考其他回答的挂科率数据,那都是正儿八经的数据。而且按现在情况来看,几门课的挂科补考通过率都是0%

其实答主都知道。我曾经对学院彻底绝望时在学院的那条走廊里走过去。老师在认真备课,学弟学妹们在认真学习法语,领导与其说是不作为,不如说是有心无力,我也见过他们焦头烂额无助的样子,在大大小小的合同协约里被法国人牵着鼻子走。法国人也没有什么坏心思,他们只想赚钱,想真的教会我们那些东西。看,没有一个人不是在努力把它变好,但是事实就是,马赛学院现在的情况确实对不起它的分数线。我不希望一个完全可以避免像我们一样命运的人重蹈我们的覆辙,仅此而已。

还有,我知道这篇回答在我们学院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也知道有的老师正在找“我”。我的回答是,如果上述问题能得到解决,不劳你们,我自己就会删。

我问心无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简体中文 - Chin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