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福州警察 于 2015-5-13 16:51 编辑
我喜欢台湾的文艺片,每次看台湾的文艺片,都有相同的感觉,或者说是状态。有一点小小的暧昧,小小的忧郁,小小的清新。 单从镜头的处理来看,往往没有太多的推拉摇移,每个镜头都像是静止的画面。让人感觉就像是看到长满熏衣草的花园里,只有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女孩儿,在自如地行走;也或者,在落日余晖下,只有一条油轮,安静地驶出。通常会有远景与特写镜头的交替,来完成情节的转换,没有拖沓的感觉。很多导演都擅长用颜色来表现人物心理变化,不管是整个画面的色调处理,还是具体到服装、道具,等等。 尽管很多情节和镜头都很相似,尽管总能猜到主人公的结局,我却依然觉得,这种清新与暧昧,总能让我安静下来,喝杯咖啡,写些文字。不管是《夏天协奏曲》、《海角七号》、《盛夏光年》、《蓝色大门》还是《带我去远方》,这样的电影,最重要的并不是情节,而是感受。感受影片的节奏,充满想象的画面,诗意的文字与对白,当然,还有无与伦比的原声音乐。
在这里,我推荐《夏天协奏曲》,我喜欢的原因很简单。喜欢他的蓝天,白云,风筝,《夏天协奏曲》柔美清幽的吉他声,神似岸部真明的神曲《流行的云》,故事随风筝消散在那天际的流云。
夏天的时候常常伴随着放假、毕业、分开,离情别绪在闷热的夏天里就像热带植物一般猛长,“如果暑假永远不要结束,路永远没有尽头,那该有多好?”,小静的话,让人想起夏天毕业时,舍不得离开好友,离开学校时,总是有那么多心烦的知了,总有那么多太过耀眼的阳光。
阿宽并没有真正护送好文青最后旅程,对文青的示好总是闪闪躲躲,总是拿沙虫当挡箭牌,很喜欢对方,但又不敢去爱,他心里有着一个来自母亲遭遇的枷锁,“来金门的人都只是过客”。
文青永远不坐沙虫的摩托车,去哪里都只粘着阿宽。文青从一开始就认同夫妻鱼的浪漫,并愿意牺牲一切,去守候那一份真爱。而这个时候,阿宽对一切都还没有接受的准备。
在爱面前,阿宽和文青相比显得太不配合,如果阿宽敢于直面文青的真爱,或许也没有后来手机里“牺牲一切,去爱一个人,也是很幸福的。”这样伤心的告白。
“我不是过客,我绝不会让另一只夫妻鱼死的。” 当文青说这句话的时候,阿宽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即使没有结果,文青都敢于不顾一切的牺牲,为什么阿宽偏偏就像反登陆樁一样拒人千里之外?
谈恋爱像高粱酒般,越陈越醇,越醉越甘愿。
等酒香醇,等爱永恒,但却等不到,原来一曲琴声。
夏日精灵,它说它一定会回来。
百合花谢了又开,夏天终于到来。
《我知道》钢琴版,同样的女子手中弹出, 一年前还如肖邦一般优雅细腻, 为何一年后再听却如贝多芬般明朗跳跃?
一个人的感情和状态甚至性格 都会在他的音乐作品和演奏中露出一丝端倪。 连阿宽都感受到琴声依旧,感情已非。
栗色候鸟,怎飞不过海洋。雨湿润的窗,依稀有你的影像。 再多给我力量,足够留在你身旁。
“只要我还飞得动,我就会飞回来,那。。。 万一我没飞回来的话,记得喔,你也不可以生我的气喔。”
回 头 就 是 为 了
再 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