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版块 兴趣街区 爱数码 [转载]我是怎么学英语的(四级没过如何突破听说读写)之 ...

[转载]我是怎么学英语的(四级没过如何突破听说读写)之四

[复制帖子标题和链接]

7490

   发表于 2015-7-14 11:49:08 属地未知 来自:浏览器
原作者tinyfool Tiny4Voice

看英文书的开始

2013年的时候,我去了一趟香港,买了几本书,一本是高华的禁书,另外两本就是诚品书店英文销售榜榜首的书,一本是《the Power of Habit》,另外一本的名字暂时想不起来了。我当时只是觉得诚品书店的外文书数量比国内的书店多得多,不买两本太浪费来香港一趟了。

回来以后,我发现这本《the Power of Habit》写的非常好,而且改造自己的坏习惯和建立好习惯的方法论和我一贯的学习方法论很兼容,所以很认真的在看,但是出门带一本书很麻烦,我就下单买了一个Kindle paperwhite。另外我的朋友子元,在美国,他告诉我他喜欢买在亚马逊买有声书来听,感觉比看书更爽。于是我又买了这本书的有声书版本。至此,这本书我有三个版本,大概说了50美金左右。我出门坐地铁就用Kindle看,走路的时候,就用iPhone的Audible App听(亚马逊旗下的有声书品牌,书非常全。)。这本书一半是用Kindle看完的,一半是用Audible听的。

这本书我看完了以后,刻意地用书里面的方法来改造我的走路习惯和阅读习惯,我发现效果都很好。于是我发现了看英文书的一个大好处,就是可以获取很多新的知识(这本书确有中文版,但是很多好书,其实没有)。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于是,我开始了刻意阅读英文书的旅程。方法很简单,在任何场合,看到有朋友推荐一本书,只要这本书是译书就去亚马逊买一本原版的。我每个月在亚马逊光买电子书,消费至少在300美金以上。遇到任何一本书非常喜欢的话,就马上再买它的有声书版本,一本有声书的价格往往是电子书的三四倍,但是,可以在走路的时候读,加快效率,我不在乎这点钱。

之后,我在EconTalk听Russ Roberts采访了《the Great Debate》的作者Yuval Levin,他是主修西方政治的,但是在学习西方政治的时候,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两党的主张有很多非常具体而微的差异,很多并不能以利益来简单的说明,他很好奇,这两派差异的来源,经过调查,他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左右派的创始人,左派的创始人Thomas Paine(Common Sense常识的作者,所谓西方普世价值观大量来自于他的论点),右派的创始人Edmund Burke(英国高官),这两个人在美国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时期,爆发的论战,特别是针对法国大革命是否正确的论争,奠定了西方左右派的起源。

我被这个采访深深打动了,因为我对西方的左右派是怎么回事儿,也非常有兴趣,马上买了这本《The Great Debate: Edmund Burke, Thomas Paine, and the Birth of Right and Left》,然后大概花了3个月才看完。这本书看的极其的吃力,因为里面都是一些艰涩的哲学、经济学、政治概念,有非常多十几个字母的长词儿。我看《the Power of Habit》的时候,最开始一页书需要查5-6个词,但是看到1/3以后,基本上不用查字典就可以通读,了解大概的意思了。但是这本《the Great Debate》基本上是查字典从头查到尾,每页可能都需要查7-8次字典。但是,这本书太有意思了,太开阔我的视野了,解决了我心中对历史和政治方面的很多疑窦,所以看的非常辛苦也甘之如饴。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我的视野被打开了很多,三个月的苦读一点都不苦了。这本好书,更坚定了我要多读英文书的信念(虽然这本书其实也有中文版)。更重要的是,我从Edmund Burke的哲学观点里面学习到了渐进的力量,真正开始理解日拱一卒,不期速成的价值,我的内心更加平静,更加可以让自己去坚持做一件自己觉得正确的,哪怕是路径非常坎坷的事情,这本书对我的人生改变之大,不可估量。

后来,我在一些投资人朋友的书单上看到了《Zero to One》和《the hard thing about the hard things》这两本和创业很相关的书,看完了也是觉得非常赞,非常贴近我在创业遇到的问题和思考。特别是《the hard thing about the hard things》,作者是马克安德森在网景的同事,在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碎的时候创业,经历了流血上市,家人重病,公司分拆,出售主营业务,等等,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后修成正果的故事。我几乎是见一个创业的朋友,推荐一次这本书,送了一本纸质的和几本电子版的给我的好朋友们。

在我看这两本书的时候,大陆还没有出版这两本书,在我看完,甚至推荐给很多朋友后,国内才开始有译本。上次有个朋友从深圳来上海出差的时候见过我一次,几个月以后他来上海一定要再约我一次。聊的时候,他说,我推荐他这本书的时候,身边没有人知道这本书,他看了以后也是收获很大,最近国内创投圈子都开始看这本书了,他就觉得我有先见之明。我想了想,这就是坚持看原版书带来的时间差异。

另外有一本书,叫做《One Billion Customers》是我前些日子一直在看的书,收获非常大。作者是纽约时报驻中国记者站的前负责人,后来在中国经营纽时的数据业务,接触了大量的在中国经商的外国人,直接间接参与了美国和中国的WTO谈判,后来也在中国经商多年。这本书因为有提到太多的细节信息,所以一直没有办法引入国内,而很多年前,译言做过非官方翻译,但是迫于内容的限制,也删节了很多内容。

这本书的立意本来是讲外国人在中国做生意有哪些坑,但是我看完全书发现,这本书是一本了解中国政治,中国商界非常难得的客观的读本。不仅仅对外国人在中国做生意有大好处,对中国人本身怎么在中国做生意,也有很大的意义。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入手,也帮助我去理解,中国如何在挣扎和矛盾中进步和倒退,市场和政治以及垄断等力量如何博弈,如何推动和阻碍中国的发展。这样一本包含大量真知灼见的书,如果我不坚持阅读英文原版书,就彻底错过了。

至此,我觉得我学英语的目的越来越清晰。作为一种语言,英语到底有多么的流利不是重点了。我发觉英语的价值是可以让我跟这个世界最好的内容、戏剧、书、知识建立起联系。我学英语的重点在转移,更不在于语言层面的东西,更在乎自己专业,自己兴趣方面以及文化方面。英语完全退化成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工具,当然,这个工具需要学的非常好,才能满足我的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简体中文 - Chin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