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泪灼烧谁的翅膀 于 2016-8-29 21:46 编辑
内乡县衙(又称菊谭古治)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它是国内第一座县衙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北有故宫,南有县衙”、“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誉。内乡县衙之所以能享誉全国,得益于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其中较重要的是它丰富的陈列展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年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这是许多人都非常熟悉的经典诗词,出自《摸鱼儿》,但它的作者可能许多人都不十分清楚——金元时期著名的诗人、内乡县衙的金代县令元好问。公元1205年的一天,金代一位16岁的少年赴并州赶考,途中偶遇一位捕雁人,得知了意见其实:有位捕雁人设网捕雁,捕获一只杀死后,另一只脱网而逃后,却并不飞走,在空中盘旋哀鸣一阵后,毅然投地而亡。这位少年听后非常震撼,便从猎人手里买回那两只大雁,埋在汾河岸边,磊石为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即兴感怀写下了传世之作《摸鱼儿》。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内乡县衙三省堂这幅楹联语言精练、寓意深刻,令人赞不绝口,是县衙的镇馆之宝,高以永也因这幅楹联而被广而知晓。
内乡县衙“打春牛”是河南省非文化物质遗产。古语说“阳气送冬走,春打六九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标志着一年农耕开始的节日,也包含着一系列的祭祀礼仪活动,而牛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耕作工具,所以在清代立春便有“鞭春”的习俗,“打春牛”便是知县每年立春时举行的一项劝民农桑的政务活动。
右衙署历久而弥新兮,有街区荟其左右;东街名之曰察院兮,西而直呼署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