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场以第一版《毁灭战士》为蓝本的两轮制对战游戏中,社交网站Facebook 和芯片制造商英特尔没分出胜负,各自以12 场10 胜的成绩拿下一局。 特殊的是,他们派出的参赛选手是机器人。 《毁灭战士》是一款第一视角经典射击游戏,采用3D 地图,玩家要用武器击杀怪物和僵尸,在这场比赛中,他们使用的是1993 年最初版本。 根据这次的比赛设计,两轮比赛各自持续2 个小时,主要目标参赛队伍的机器人运用武器击杀竞争对方玩家,比拼最后的击杀数量。 1993 年版的《毁灭战士》的画风|图片来自:filmgamesetc 第一轮是采用已知地图,唯一武器是火箭筒,可以捡拾弹药和医疗包。这轮比赛分为12 场10 分钟的比赛;第二轮相对难度加大,采用了3 张新地图,地图上散布各种武器和物品。第二轮同样每场比赛10 分钟,比4 组,每张地图比3 次。 参赛者有Facebook 旗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F1,英特尔派出的是IntelAct,还有一些美国大学也派出了机器人,进入比赛。 在培训机器人方面,这些参赛队伍使用的是VizDoom 平台,根据开源的1993 年版《毁灭战士》改造的平台,专门用来培训机器人打游戏。平台发起人Wojciech Jaśkowski 在跟IEEE 计算机智能和游戏论坛合作后,才有了这场人工智能打游戏比赛,原本据说Google 也有兴趣参赛。 Wojciech Jaśkowski 在波兰的波兹南大学计算科学研究所(ICS)担任助理教授,据说看到《自然》杂志上看到了会下围棋的DeepMind 的文章后,拉来了研究所里的学生组建了一个团队,做了这个名为VizDoom 的平台。 这场比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工智能在视觉学习上的能力。参赛队伍将他们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放到VizDoom 上进行培训,但不能使用游戏的底层代码,这导致比赛难度加大。 从两轮比赛的机制看,采用新地图和新武器的第二轮比赛,看上去要更难一些,机器人需要根据武器火力不同,路线不同,做合适的判断。 教人工智能学习打游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维基百科上已经有“电子游戏机器人”这个词条了。机器人在游戏上应用也有不少,本质上,不少竞技类游戏背后或多或少用到了人工智能的算法来模拟真实的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