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松树伯爵 于 2017-1-5 14:59 编辑
1200万像素彩色加2000万像素黑白的第二代莱卡双镜头到底是噱头还是神器?专业的2倍双摄变焦是数码放大还是另有乾坤?大光圈2.0是冰冷参数还是效果提升?双摄pixel binning技术是概念还是优化?随松树来一起摸索mate9 pro的神奇影像力。
为什么要采用双摄像头?
随着摄像头像素的提升,超过1200w像素之后,很多人对像素的追求已经没有兴趣,1200w像素可以达到的分辨率是3968*2976,而我们的电视和电脑普通的分辨率是1920*1080,2k的分辨率是2560*1440,4k的分辨率为4096×2160,而大部分4k的电视采用的是3840*2160,这些分辨率的设备所需要的像素都低于1200w像素。而1200w像素的摄像头设置为16:9格式后的分辨率为3968*2240,也是略高于3840*2160。 可见,像素的进一步提升如2000万像素,对于我们直接查看图片效果而言不会带来质的变化,也仅仅是放大之后还可以看而已。如果为了效果进一步提升,提升像素恐怕会事倍功半。
于是有人想到了增加曝光时间和加大光圈,而前者容易因为抖动导致画面模糊,而后者容易导致曝光过度或者减少曝光时间,这些方法虽然在夜拍时能达到之前没有的效果,但也仅仅是增加了特效。 于是,双摄的创意就应运而生。2011上市的HTC G17是HTC首款3D智能手机(lg同年也有一款,先后未知),它配备了两个500万像素的摄像头,是后置双摄像头的第一款手机产品,但是他竟然只是为了拍3D。2014的华为荣耀6P是第一次用双摄像头来提升成像质量,到了2016年,成为了双摄手机爆发的一年。各大品牌从旗舰机到千元机,开始标配双摄像头,足以见证双摄像头技术已趋向成熟,第一款采用黑白双射的360奇酷手机。 相比提升像素、延长曝光时间、采用大光圈等方案,双摄像头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iPhone 7 Plus也采用了双摄像头方案。可以说,到2016年,双摄像头已经从概念实现了到实用的转变,成为了目前流行的提升拍照效果的主要方向。 mate9 pro 的双摄有哪些玩法?是否真的起到提升成像效果?
mate9 pro采用2000万黑白+1200万彩色、F2.2光圈、徕卡镜头、支持OIS光学防抖,首先就是成像速度非常快,几乎是即拍即所得(光线较弱时会自动延长曝光时间或采用闪光灯),对焦速度很快,照片质量相对不错。尤其是在弱光条件下,细节表现得到大幅度提升。当然,这些不足与让mate9 pro 的双摄成为神器,要想成为神器,更重要的是?
大光圈虚化
大光圈的目的就是虚化,虚化之后可以使得主题更突出。有人问,为什么不用ps?因为大部分人都需要即拍即所得,而且ps需要大量的精力,而大光圈就避免了这种麻烦,也降低用户门槛。
大光圈和微拍的区别? 很多用户都发现了微拍的虚化非常的漂亮,那我们微拍就行了,干嘛还要大光圈呢?因为微拍一般需要物体靠近摄像头不超过30cm,个别手机甚至是10cm以内才有很好的虚化效果。这么近的距离我们就只能拍一些鲜花,玩具等较小的物品,而比如人物,较大的物品则无法拍摄。
以上是微距,以下是大光圈。
大光圈和长焦的区别?
理论上,长焦可以实现任意位置的大光圈(配合对应的镜头),而大光圈一般仅仅限于比较近的位置。假如大光圈只能很好的虚化5米以外的背景,而主体却在10米,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走过去,如果不允许,我们只能依赖长焦镜头。
上图距离较下图较近
mate9 pro的虚化是成像虚化还是后期合成?
显然,微拍是成像效果,而大光圈是后期合成,算法已经逼近镜头实现效果。 选择不同对焦位置的视频测试:
竞猜,下面那张图使用了大光圈?
A:
B:
如何玩转莱卡双镜头的大光圈
1.目标景物最好处于2米以内越近越好
5.最好有远中近三层距离感,目标景物在中层效果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