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已经于9月10日凌晨结束,虽然4.7寸版iPhone 6以及5.5寸版iPhone 6 Plus在硬件到外观上已经被“刨”的一清二楚,但是传闻已久的Apple Watch的亮相,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但是,苹果在发布会上对Apple Watch并没有下定义,也没有做细节演讲,更是将该产品的上市日期推后到了2015年。 显然,苹果自己也心知肚明Apple Watch并不成熟,对于该产品上市后的情形,心里也没有底。现在将该产品上市日期推迟至2015年,除了解决硬件缺陷,更多是在考虑对策。
初代AppleWatch顶着苹果光环也难成功(图片来自搜狐)
Apple Watch不成熟:苹果也明白
苹果在发布会上对于Apple Watch仅是进行了外观、操作方式以及主要功能的介绍,并没有Apple Watch进行定位,硬件细节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也没有做过多透露,更有趣的是上市时间也一下推迟到2015年。 这基本上是不符合苹果以往风格的。因为苹果推出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必定坚持三个原则“首先是独立成为品类,其次是引领行业或者是对行业进行重新定义,最后是必须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Apple Watch身上这三个原则,体现并不明显。首先是Apple Watch受限于屏幕尺寸和续航的短板只能借助iPhone或者是其他苹果设备才能更好的实现应用体验。如导航,Apple Watch虽然内置GPS芯片但用途是更好的记录用户运动轨迹,虽有导航功能却不如手机操作简便,且续航时间长。所以作为独立产品Apple Watch还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其次是引领行业或对行业进行重新定义。苹果iPhone的成功在于智能手机的重新定义。但是在智能手表领域,Apple Watch从外观设计到功能集成上,与三星Gear以及Moto 360等厂商的产品并无大差别,没有起到引领行业作用。从目前三星Gear的发展看心率监测,计步等功能的加入并没有引起用户的强烈反响。 最后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实也是Apple Watch目前最贴近苹果“三原则”的一项。因为iOS 8中苹果新加入了Healthbook健康平台,两者结合基本实现了用户健康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 仅仅是将Apple Watch融入的只剩生态系统是远远不够,因为一块装满各种应用,集成各种功能,却又不能代替智能手机的Apple Watch,没怎么用就自动关机了,这显然是不成熟的产品,即便是顶着苹果的光环也难成功。 若Apple Watch仅当作是Healthbook平台的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呈现的工具,349美元的定价也太过于高昂,目前市面上有用类似功能的智能手表售价都在299美元以下。 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大家都在“摸石头过河” 算上苹果Apple Watch,目前市面上人气火爆的智能手表屈指可数,如三星最新的Gear 2,索尼SmartWatch 2、Moto 360以及LG G Watch等。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集成多种传感器,添加多种功能,配置强劲的硬件等。 虽然三星、索尼、LG以及国内的小米果壳等厂商已经推出了智能手表,但是这些厂商都在密切关注着苹果的一举一动,而Apple Watch的发布表面上预示,三星索尼等抢跑的厂商路走对了,但实际上这很有可能是一条死胡同。 因为,这其实延续的是做智能手机的思路,讲究的功能齐全、性能强大,面向大众消费。但实际情况是,智能手表由于体积限制,并不能在功能性能以及续航上实现平衡。何况智能手表上的添加的计步、心率监测等传感器其实只有专业用户才能用到,而普通用户基本是很少接触。再者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满足普通用户需求的事,智能手表对于用户的吸引力自然不高。 所以,智能手表真正要做的,其实是面向专业用户开发功能单一产品。另外,智能穿戴设备所取代的并不是手机而是像芬兰Suunto(颂拓)这样的专业细分品类的企业。 据调查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684%,其中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为180万件。但是相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智能穿戴设备仍只能算是很小众的产品,并没有引起用户强烈响应。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报告显示,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2.953亿部,同比增长23.1%,环比增长2.6%。 总之,当前苹果、谷歌、三星、索尼等厂商智能穿戴领域都是同一水平线,因为大家都是在“摸石头过河”,都在探索。(转载自中关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