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围龙985 于 2017-10-27 21:42 编辑
我住的旁边有一村庄—桥背村,村因桥而得名,流经梅县境内五十余里的松源河现存明清所建的古桥21座,千姿百态,气度恢宏,比如在桥背村就有“聚奎桥”,“五渡桥”而名声在外。
“口缺峰”地名由来我不太清楚,据说此地还有八景,而今我只知道有个口缺峰水电站。
“聚奎桥”建于清光绪年间,该桥以单孔形式横跨在悬崖峭壁上,全长45米,宽5.5米,高21米,跨径为20米,这个跨度在广东省内现存古桥中并不多见。
在宝塔山和狮山之间,是一条有一公里多长的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地形十分险要。湍急的河水在蛇形墓前转了个直角后,直冲向峡谷,气势汹涌。
进入村口,便见一座大宅,一前一后环绕着一座三堂四横的殿堂式围屋,这就是清末和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侨领刘佛良先生的故居。这座古老的客家民居是刘佛良先生在美国发财以后回乡建造的三大住宅之一。
不远处,还有“将军第”,有类似“大夫第”“将军第”之类的,应该都是当时文官武官的宅邸,至于出了哪位人物,暂时是不得而知。
“将军第”里面,还有“光裕堂”,第是官名,堂是屋号。
偌大的一座大屋,里面也就有几个老人还在看家居住。
敞开的大门,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这大宅的历史。
“奉政第”里面三层高的大宅,在当时,这应该都算高层楼房了。
老宅大院空空荡荡,难于想象当初一家老小聚满堂,有说有笑饭菜香的景象,现在人去楼空,满目破烂尽显沧桑,更不见昔日灯光,而如今,人而去,破空房,叹凄凉。
手机:P9 时间:2017\10 地点:广东梅县松源镇桥背村 部分相片对阴影,亮度稍有调整 未能一 一回复小伙伴们,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