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展语 于 2016-5-17 08:51 编辑
再见,我们的“绿皮车”时代
5月31日早晨7:00,柳州火车站贵宾候车室前,聚集着一群“送”火车的人,他们都是来自各地的火车迷、沿线百姓以及各大媒体记者。6月1日起,柳州至金城江K9323/4次“绿皮”列车将退出历史舞台,从今以后,广西将全面告别“绿皮火车”,步入新的时代。为此,“南宁铁路”微博举办了以“再见,绿皮车”为主题的送别绿皮车活动,数十名车迷纷纷齐聚柳州站送别这辆城市的末班车。 K9323,这个有着20多岁“高龄”的火车,带给一代人难以忘怀的情感。20多年前,它风华正茂,即使停靠20多个小站,搭乘它的乘客仍然络绎不绝,而20年后,它“容颜衰老”,却也依然有人将它视为挚爱,享受它带来的慢节奏生活。正是它,给了那一代人不一样的“绿皮车时代”。
绿皮·童年 K9323/4,这辆承载着柳州和到金城江许多人梦想的列车,这辆贯穿我的童年,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我差不多和K9323一起长大,以前柳州没有直达外婆家的大巴,妈妈都会带我从柳州坐火车到金城江,再转大巴到外婆家。即使后来有了大巴,我依然喜欢坐在绿皮车上享受慢生活的感觉。 20岁的我,在柳州上学,收到南宁铁路的邀请,参加了本次送别“绿皮车”活动。“绿皮车”曾是我回外婆家路上最重要的陪伴,而今,它即将成为她记忆中的一部分,为了送别这趟列车,我改变了原本要回家的主意退掉车票,踏上“绿皮车”的车厢,开始了寻找童年的旅程。
绿皮·梦想 罗杰文,和我同级的火车迷,未来的火车司机。 他的梦想始于火车,也终成就于火车。因为他对火车的热爱,专业成绩一向是年级前茅。 记得第一次和他认识,是在全校的班长会议上。会议很无聊,偷偷溜出去吃粉,聊着聊着,发现我们有这么多的共同点,这个9岁就操作过火车的男孩子让我觉得很神奇。知道K9323要退役了,他翘了一天的课,去告别这最后的绿皮车,这个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绿皮·工作 “绿皮车,就像半个家人一样。” 朱顺球,一个伴随着我绿皮车记忆的列车长。这天,他像往常一样一节节车厢的来回巡查。 好像从我坐这趟车开始,他就一直都是这趟车的列车员,最让我难忘的是小时候一次春运,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都站满了人,太瘦小的我没能挤上车,他把我从车窗塞进去,现在想想都觉得有趣。 在他近30年的工作中,有18年是在K9323上的,他把青春奉献给了这个即将退役的绿皮车,无怨无悔。
绿皮·爱情 在K9323上,除去“送别”火车的旅客,最多的便是老年乘客了。1号车厢68、69号座上,是一对年迈的老人——77岁的赵巧巧和82岁的林忠诚。赵老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裁缝,林老是一位退休教师。1950年,他们在火车上相识,1952年,他们在火车上决定相守一生。婚后的每个星期,林老都会陪同赵老到金城江看望岳父岳母。 62年来,风雨无阻,即使如今父母已故,孙女已经上学,他们依然保持着这种每周往返一趟柳州与金城江的习惯。 林老说:“一直以来,我们坐的都是绿皮车,也无所谓热不热,这车虽然不是我们爱情的开始,却是牵着我们中间的那条线。” |
下午13点25分,返程列车抵达柳州车站。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我站在站台上久久不愿离去。晚上8点15分随着最后一趟K9323次列车缓缓驶入柳州火车站,至此,广西最后一趟陪伴沿线人民半个多世纪的“绿皮车”正式退出了南宁铁路的历史舞台,这个城市的末班车也走完了它的职业生涯。
-献给这个城市的末班车,我的整个童年-
图:罗杰文/蓝轲艋文:石展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