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东望西 于 2015-3-4 10:29 编辑
#年,就是这个味儿#身边的年味
年味究竟是什么味道?有人说是饺子味,有人说是鞭炮味,有人说年味是甜的,也有人说是苦涩的。很多时候,年味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种感受。年味是贴在门上的春联,年味是天空中放飞的孔明灯,年味是家乡的花灯,年味是庙里的香火,年味是街边的棉花糖。透过镜头,我们一起看看身边的年味。
|
|
春节贴春联是最难忘,贴完红色的春联后,新年的气息马上扑面而来。
除夕晚上的“跳火盆”。所谓“火盆”,是在家门口以干薯藤、稻草等燃起火堆,然后家中所有的男性成员依辈分逐一从熊熊火堆上跳跃过去,男婴由成人抱着跳过,外出未归的男人则由在家的兄弟替跳,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难忘的油酥炸。油酥炸是也叫油酥饼,小时候过年或者家里有婚事时都会做。香脆可口的油酥炸呈月牙状,刚起锅时金黄诱人,咬下后酥脆的表皮混着香甜的花生馅,令人回味无穷。
除夕的年夜饭是极丰盛的,一家人团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极浓烈。
小时候最盼望的过年环节是发“压岁钱”。虽然钱不多,一两元,最多五元,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感到很满足。
许下心愿,放飞孔明灯,回味儿时自己制作孔明灯放飞的感觉。
|
商场里高挂的红灯笼,塑料的花枝,品类繁多的年货,浓浓的年味飘在空气中。
街边的棉花糖,充气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各种小玩具,留下的是长大后回忆的年味。
“摸龟头,起大楼;摸龟嘴,大富贵;摸龟脚,吃不干;摸龟身,大翻身”。“乞龟”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泉州和澎湖一带。民众将一袋袋大米堆成米龟,通过从头到尾摸遍米龟各个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过年期间,最红火的地方应该是寺庙,还愿的、求平安的,年味随着燃烧的香火在空中飘荡。
|
|
元宵赏灯是泉州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沿袭千年的民俗。新春佳节,点一盏灯,温暖一家人。元宵花灯象征子嗣繁衍、人丁兴旺。元宵灯节形成后,人们又根据灯与“丁”同部首的关系,将元宵花灯与生男孩联系起来,认为花灯具有使妇女生男的神力。在闽南、粤东方言中,“丁”与“灯”谐音,两地人们则据此认为花灯有兆生男的吉祥意义。因此,元宵节挂灯、送灯、妇女观灯等,都具有祈求生男孩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