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video]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f0341o0uhkc&tiny=0&auto=0[/sharevideo]
《 dream it possible 》
你有自己热爱着的东西么?我有!
早起,那个给了我梦想跳台的人,给我发了个一个视频,是我一个月以前在V电影看到的那个华为海外宣传片,《梦想成真》。一键琴声追梦一生,是我点开这个公众号推送的理由。
从那时起,我已经单曲循环《dream it possible》一个月了。
重重复复看着这个四分钟的小视频,勾起了我许多的共鸣,也给我无限的感动。
片中的小女孩,在琴声中醒来,受祖父影响从此弹琴成了他的梦想。
我呢?
自从那年6岁,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上,邂逅铁轨上呼啸而来的绿皮车,那颗逐梦的种子就已被埋下。
六岁,一个懵懂却又已经开始懂事的年纪,从继父与母亲为“石展语是女孩不能上男方户口”的争吵中,我就知道自己是不受欢迎的那一个。所以放学以后,我喜欢围着这个小镇的大街小巷到处乱跑,喜欢触摸古宅带苔藓的青砖,喜欢捕捉江中跳跃的小鱼,喜欢吹着田里带香的微风……就是在那里,我第一次除了在火车站以外,离火车那么近。远远看到火车驶来,我会挥挥小手和车上的司机或旅客打招呼,偶尔司机也会探出头来对我大笑,火车上的旅客也会打开窗户和我挥手。火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卷起一阵风,打乱我额前的刘海,裙摆也被微微带起,火车轰隆轰隆的碾压声……这是我一天最开心的时候。
就这样,这辆火车一看就是九年。
也因为这样,到铁路上班成了我的梦想。
喜欢播音,所以即使顶着继父家中“女孩子上学就是浪费”的顽固思想,母亲还是让我去考了市里那所有名的可以学艺术的中学,出人意料,镇子上来的我播音主持这一项拿了最高分,母亲也为我高兴。
我离开了那个有我小火车的小镇,和片中的小女孩一样,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我也有着离家的伤感,也带着对新学校的憧憬。
也许是因为家里谁都看不起我,也害怕市里的女孩子们嘲笑我,所以我比别人更想学好播音,什么关于专业的事都想做到最好。有向往,有奋斗,有委屈,有逞强,有失落……也是那时起,认识了闺蜜,从此成了相互扶持的两个人。
所幸,我是幸运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电台的一个主持人,成了他的学生。高考那年,他建议我继续修学播音主持这门专业,考个一二本的艺术院校,回来以后由他举荐到台里上班。
我拒绝了,因为那颗六岁起埋在心里的种子,我选择了本地的一个铁路院校。
因为这是一个大专,所有人都不看好我,也因为我不是铁路后代,没背景没金钱,几乎所有人都在嘲笑我的自不量力,虽然他们没有说错,没有铁路的关系,又是一个女孩子,我在找工作上是那样的举步维艰。
幸运女神依然是眷顾我的,在暑假打工的时候,无意中认识了新闻网的主编,当时他正带着记者训练营在我工作的地方讲课,工作之余我在旁边偷听,他的几句话改变了我整个大学生活。
“学好写作和拍摄,不论进入私企还是国企,这都是单位紧缺的宣传人才,也许你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记者,也许你们在专业技能上不如别人,可是写东西和拍照的功底,会让你在找工作上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机缘巧合,他被调配到了我上学的城市任职,课余时间,我便跟着他跑新闻,学写作。
那一年我也加入了记者团,文字功底不如别人,第一个学期即使每一个活动都参加,写上去的稿子依然是石沉大海。沮丧至极想调回采访部,不再写稿。
于是我的主编带我去见了一个人,一个记者。
见到他时,他正在写稿子,因为一只手的残缺,他正用右手食指一下一下的敲击着键盘。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许多组照片,有些是我在市政大厅里看到的城市宣传图,这些都是他在失去一只手臂后拍的。失去一只手臂后,新闻取材再不如以前灵敏,他改去拍城市风景,捕捉城市的故事,也开始学新闻写作、考证。主编告诉我,他学写作的时候是39岁,那一年因为某次采访中遇险,失去了一只手。
回去以后沉淀了一段时间,开始疯狂的写稿,写学校的,写校外的,甚至时时刻刻关注着铁路上的活动,过年也没再回家,留在了火车站做志愿者。写了几篇日记和报道以后,开始喜欢上对生活的记录,慢慢的,我把新闻写出了故事的风格。
也因为那几篇关于铁路的文章,我遇见了那个给了我梦想跳台的人。
因为被选中,参加中青报的一次贵广高铁的采访活动,我认识了他,慢慢的,我竟然通过他融入了柳州供电段的生活。
可即使这样,生活仍是在给我希望之后给我扎扎实实的一巴掌。
“家里有人在铁路上班么?”
“没有。”
“女孩子啊,我们不需要女孩子。”
“……”
“你虽然也是学电的,可是不太符合我们的要求。”
“……”
默默的看着他们将铁路后代的简历收成一堆,在上面圈圈画画,而我的简历被丢进一旁招生办收集被退回简历的箱子。在经历了九次面试失败以后,眼看着就要毕业了,再签不上单位,我就会和上百万失业的大学生一样,毕业以后拿着简历一家家单位、一个个招聘会去面试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主编曾经劝过我,跟着上一批的前辈去考证吧,留下来,在新闻网工作。
可我依然抱着希望,希望我喜欢的事情能在一份工作上可以完美的兼顾。
最后一个铁路局到来,兰州,是我最后的希望。第一次出名单,并没有我的名字,很失落,却也没再说什么。有时候甚至都怀疑,是不是以前把好运气用光了。
但是很幸运,这个黄河穿流而过的城市,给了我的坚持莫大的肯定。在小区楼下,我接到他们让我去学校签约的电话。
“知道为什么最后选择签你么?因为你写的贵广高铁,正是我们兰广铁路的一段,你还有点能力。”
在卫生间抹了半小时眼泪,才迷迷糊糊把合约签完。
其实连我也从没对铁路抱太大的幻想,只是简简单单的觉得,怀揣着爱去做一件事情,即便最后的结果与初衷有所出入,收获的经验也好,感动也罢,仍旧大大地超过了付出。
现在再回头想想,自己也曾经在这条路上差点选择了分叉口,我也想过留下来做主持人、做记者。
但是谢谢自己的坚持,让自己最终收获这个世界对我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