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版块 兴趣街区 其他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之三)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之三)

[复制帖子标题和链接]

2260

荣耀粉丝39865512  LV6  发表于 2017-7-4 17:35:43 属地未知 来自:荣耀畅玩6X

07

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

他必须要展现个性。

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

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

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

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花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要不剪头发就不要来。

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我说,“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你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他从此就会改变。”

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

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

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

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

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

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

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

我们培养孩子健康是很要紧的,所以要充分满足他的个性展现,我们的学校德育活动要有这样的意识。

08

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

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

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

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

作为家长,你跟儿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头,他输了就急。

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成功的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

还有,我们每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数学难题、物理难题能够迎战,锲而不舍。

学奥数的时候再难的题目也能克服,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

在上海,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又是这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

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

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你不把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人要崩溃。

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

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

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

希望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到底需要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简体中文 - Chin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